发布时间:2019-09-18 14:30:04 |
来源:铁路和机场建设综合处 |
四川地处我国西南内陆,北连秦岭、南接云贵高原、东邻大巴山区、西衔青藏高原,是西南、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,是承接华南华中、连接西南西北、沟通中亚东南亚的人流物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,也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,但因盆地周边多为山区,高山峡谷林立,历史上素有“蜀道难、难于上青天”之称,宋朝诗人李廌曾曰“蜀山如鸟道,剑阁郁嵯峨;嗟君正朱颜,奈此艰险何”。
建国以前,孙中山先生在《建国方略》中曾提出要建设中国西南铁路系统,规划了成都至广州等多条干线通道,希望在山区腹地修筑起一条条壮美的铁路,实现铁路强国梦,但在当时那风雨飘摇的中国,这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。
新中国成立后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铁路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,经过数十万铁路建设者们攻坚克难,铁道兵指战员们浴血奋战,我省铁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。
——1952年,川内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,成都、重庆两大中心城市实现便捷联系。
——1958年,宝成铁路建成通车,我省拥有了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,进出川北上大通道天堑变通途。
——1970年,成昆铁路建设通车,为人类在险峻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建设高标准铁路创造了典范,在西南地区构建起国家战略、战备大通道。
——1979年,襄渝铁路建成通车,省与长江中游、长三角地区实现便捷联系,结束了东向出川主要依靠水路的历史。
改革开放后,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铁路发展不断提速,我省交通运输条件有了很大改善。
——1987年成渝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,时速由40公里提升至80公里。
——2001年,内昆铁路全线铺通,我省南向铁路通道增至2条。
——2009年,达成铁路完成扩能改造,顺利开行“和谐号”动车组,我省拥有了西南地区首条快速铁路。
——2012年,成遂渝铁路建成投运,成都至重庆列车运行时速提升至200公里,为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党的十八以后,我省铁路迎来了跨越式发展,“蜀道通”加速向“蜀道畅”转变。
——2014年,时速250公里成绵乐城际铁路建成投运,成为西南地区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,成都平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实现了高效、便捷的互联互通。
——2015年,时速300公里成渝高铁建成投运,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、同城化发展趋势加速形成。
——2017年,时速250公里西成铁路建成投运,我省经西安至京津冀经济区实现高速直达,四川盆地从路网末端变为西部枢纽。
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,我们全面进入高铁建设新时代,一大批关系全局性、战略性、关键性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。川藏铁路成都(朝阳湖)至雅安段、成都至蒲江铁路、成贵铁路成都至宜宾段开通运行;成兰铁路、成昆铁路扩能改造、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、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加快建设,主体工程完成率超过50%;成自宜高速铁路顺利实现开工建设;渝昆高铁、成南达万沿江高铁、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拟于年内开工建设;成西、西渝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,力争“十三五”期内开工建设;川藏铁路作为国家大事、民族大计,“两个一百年”世纪工程,现正深化细化可研阶段前期工作。
截止目前,全省铁路运营和在建里程已超过6600公里,运营里程突破5090公里,进出川通道铁路达到10条,其中,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1140公里,我省已基本融入国家“八纵八横”高铁主通道。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,70年后的今天,我们已充分体会到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、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,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意义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,坚持把打通进出川铁路大通道作为加快构建“一干多支、五区协同”区域发展新格局,推动形成“四向拓展、全域开放”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重要支撑,通过强化重大政策争取、狠抓重点项目推进、深化重要问题研究、推动发展举措创新,加快构建“四向八廊”进出川铁路通道新格局。
——到2025年,成自宜、成南达万、渝昆等一批标志性高速铁路项目建成投运,基本建成以成都为中心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、以省内区域中心城市为支点覆盖周边城市群的高铁网络,形成成渝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,成都至滇中、黔中、关中等周边城市群3小时交通圈,至北部湾经济区、长江中游城市群、长株潭城市群5小时交通圈,至粤港澳大湾区6小时交通圈,至津京冀、长三角经济区8小时交通圈。
——到2035年,与国内发达省市同步建成内外互联互通、区际多路畅通、主要城市高效连通、重点县域快速通达的现代铁路网络,铁路将逐渐成为人民群众中长距离出行的首要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