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/ 发改工作 / 价格管理 / 成本调查监审
发布时间:2019-11-28 11:33:13
来源:省成本调查监审局

种植产值下降  亏损幅度加大

——2019年四川省玉米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调查报告

 

通过对我省18个市27个县249户玉米种植户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调查,结果显示:2019年我省玉米亩均产量增加、价格下降,成本上升、产值下降,亏损幅度加大。

一、生产成本收益情况

(一)产量增加

2019年,我省玉米亩均产量431.89公斤,同比上升1.78%。主要原因:今年玉米在种植期间未出现影响玉米生长的灾害性天气,生长前期气候适宜,中期扬花、灌浆期间光照充足,玉米灌浆结实;二是科学种田的意识略有增强,普遍选用优质种子;三是加强田间管理,适当使用农家肥,改善土壤,产量有所增加。部分地方受水患或收割时遭遇暴雨天气以及病虫害影响,有所减产,如巴中、成都、德阳、遂宁、宜宾。

(二)总成本上升

玉米亩均生产总成本为1301.45元,同比上升1.14%。主要是种子费、化肥费、农药费、租赁作业费、燃料动力费等增加所致。

1、种子费上升。亩均种子费为65.99元,同比上升1.51%。种子用量为1.96公斤,同比增加2.62%;种子均价为33.67/公斤,与去年种子价格基本持平。

       2、化肥费上升。亩均化肥费117.93元,同比上升1.16%,主要是因为化肥使用量有所增加,每亩化肥折纯用量18.88公斤,同比上升2.61%。用肥结构变化,混配肥使用量增加。混配肥由于只有我省一个县使用,且为当地生产、主推产品,故本年每亩折纯用量增加85.71%;同时,碳铵、过磷酸钙、三元素复合肥每亩折纯用量同比分别减少了7.12%18.31%4.41%

3、农药费上升。亩均农药费为14.58元,同比上升3.11%。今年夏季我省病虫害有所增加,故用药需求上升。

4、农膜费减少。亩均农膜费为5.50元,同比下降2.48%。原因是一些地区改进了种植技术,基本不使用或部分使用农膜,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。

5、租赁作业费上升。亩均租赁作业费为72.66元,同比上升1.47%。其中机械作业费为58.85元,同比上升2.94%,畜力费7.71元,同比下降7.22%。今年是《四川省2015—2019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》实施的第五年,通过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,农户继续扩大农业机械的购买和使用,较大幅度减轻了劳动强度,降低生产成本。但由于我省地势多样、农田分散,玉米行距随意性大,机器收割难度大,择田现象明显。即使是小农机械也存在不能使用或者使用不到位的情况,因此畜力仍不能完全被机械替代。

6、工价上涨、用工天数减少,人工成本略降。亩均人工成本为870.71元,同比微增0.92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,农民工的工资标准逐年提高,劳动力工价继续上涨,家庭劳动日工价同比上升4.29%,雇工工价同比上升6.55%。用工天数为9.28日,同比减少3.03%,主要是因为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。

(三)价格下降、产值降低、亏损加大

2019年我省玉米每50公斤出售价格为101.15元,同比下降2.69%。每亩产值合计为882.31元,同比下降1%;每亩种植净利润亏损419.14元,与去年相比亏损增加5.95

二、存在问题

从上述分析情况可以看出,品种、产量、价格及农资价格对玉米的成本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,而当前我省玉米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:

(一)阶段性供过于求现象突出。受猪瘟疫情影响,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,多数养殖户空栏观望,不敢贸然补栏,造成玉米需求减少,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。同时,农民获取信息方式相对单一、内容流于形式,在市场流通环节中占据不利位置。

(二)玉米种植效益低。我省农户种植玉米多为自食自用,种植收益与外出务工、种植经济作物相比差距大,不是农户主要经济来源,因此农户种植随意性强,成本控制能力和意识低,造成单位成本较高,种植效益低。

三、措施建议

(一)畅通信息发布渠道。各级部门应加强对最新政策信息、市场信息的及时发布、预警,定期分析粮食市场价格走势,提高农民对宏观经济和价格变化的敏感度,找准适宜出售时机。

(二)加强田间技术指导服务。因地制宜地做好测土配方工作,采取增施有机肥、秸秆还田、粮豆套种等技术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。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,分区域、不同的土壤平衡施肥,提高肥料利用效率,保持土壤养分平衡,提高玉米等农作物产量。

(三)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。正确引导农民种植意向,要做好玉米等作物的种植规划、品种布局,坚持多措并举,采取政府扶持、合理规划、科学种植,不断引导农民玉米种植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,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效益,将部分不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块选择其他经济效益好的品种进行种植,实现产业结构调整。

 


相关推荐